立秋的泉城,阴雨连绵,空气湿润,在淡淡的雨天里挥之不去。茶室里烧沉香,去湿气,起炭烧水,建水紫陶壶,泡红印散茶。茶像一缕袅袅的青丝一起嬉戏。光滑的汤是红色的,像古老的春光。与前年品尝的红印圆茶相比,未经高温消毒的茶汤稀,气散。几年前,我有幸品尝了马龙同庆的饼茶和散茶。在泰安,我和陈格品尝了50年代台湾紫藤巷的普洱散茶。总体评价,紧实圆茶比散茶好很多。直观的经验告诉我们,普洱茶的存放首选饼、球、块、砖,散茶尽量不要选。
现代科学研究的结论进一步证实了我的观点。普洱茶发酵过程中,微生物由好氧菌向厌氧菌转化,晒毛的转化以好氧菌为主,而普洱茶更重要的后续发酵以厌氧菌为主。普洱茶只有在紧逼的压力下,在厌氧菌的参与下,才能陈化其独特的衍生物。所以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普洱散茶,无论是晒青绿茶还是堆酵熟茶,不经过压榨和后续陈化,都只能算是普洱茶的原料或生茶。由于缺乏厌氧环境,普洱散茶和红茶一样,后期会发生木质化或碳化。它的保存时间不仅比紧压茶短,而且色、香、味、滑都要逊色很多。此外,普洱茶的蒸制可以消除绿气,去除异味,锐化精制口感,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普洱茶的品质。
立秋前一天,茅毅老师和任秀老师一起去泉城筹集古琴雅集。花开之州,曲水桥旁,清泉洗心,白云宜人,一盏桂花茶,可以一直吃,秋高气爽。
青石岩肉桂,又甜又香,香又香。牛坑里的肉桂,汤的香甜,在水中不断地交融,如秋兰的沉默,似梅的幽幽。一杯好茶,既能满足你呼吸的味道,又能抚慰你的心灵,让你的身心愉悦,就像路桐的《两碗碎孤独》。
尸骨花香,吴越禅意。在武夷岩茶中,香味并不比肉桂好。但是,再好的新茶,火气还是有的,涩味会随着火气显露出来。我还是喜欢桂花茶的温暖和慷慨。茶也是需要在冷热中沉住气,等火气清了,才能如玉。
我品着香茶,听着美妙的声音,欣赏着陈年宣纸,体验着古言麝香檀香磨的清凉,放松了烟瘾,提神醒脑,至今仍萦绕心头。我对毛说:“古琴、老茶、古玉、旧宣纸,凡是散发着火的气味、使空气干涸的传统物品,都是滋润眼睛、滋养人的奇葩。”
喝茶的时间也是让秋立平静下来,让自己在一杯水中放松,驱散燥火的过程。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