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,这位文学巨匠,以其独特的审美眼光,不仅对茶、墨的“香”情有独钟,更在精神层面上追求一种超越物质的境界。他崇尚的,是那种超越性别、肤色、民族、党派的道德节操,这种“香”,是人类共通的。
在政治生涯中,苏轼的态度颇为独特,与当时的风气颇不合拍,因此一生不得志。他在王安石新党执政时,反对新法,屡遭贬谪,甚至卷入“乌台诗案”,险些丧命。在司马光执政后,他一度升迁至礼部侍郎,这是他一生中最高的官职。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,苏轼却与之争执,认为新法不可尽废,结果被贬出汴京。哲宗亲政,恢复新党地位,苏轼的处境并未改善,反而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。
正是这段坎坷的政治生涯,让苏轼与司马光结下了恩怨。流传下来的一段对话,便是他们之间关于茶、墨的“机锋”。
据说,苏轼既喜好饮茶,又擅长书法。一天,司马光突然发难,问他:“茶越白越好,墨越黑越好;茶越重越好,墨却越轻越好;茶越新越好,墨则越陈越好。人们对这两者的追求恰恰相反,你为什么偏偏同时喜欢这两样东西呢?”
这类话题,宋朝人称之为“机锋”,意在考察对方的应变能力。面对这个难题,苏轼含笑答道:“奇茶妙墨俱香。”司马光听后,不得不佩服苏东坡的机智。
苏轼的意思是,茶和墨虽然有许多截然不同之处,但只要各自达到顶尖的程度,奇特的茶和绝妙的墨,都会有一种令人陶醉的魅力。他进一步推而广之,认为无论是武夫还是文人,相去甚远,但只要是顶尖极的,两者自有相通之处;新党和旧党,积怨甚深,但只要是顶尖人物,如王安石与司马光,其人品、见识都有过人之处。
苏轼赞美的是茶、墨共通的“香”,也就是超越物质的“形而上”;联系到社会生活,他崇尚的就是超越性别、肤色、民族、党派的道德节操,这才是人类共通的“香”。
苏东坡借茶喻德,他不仅这样想,更是这样做的。尽管他在政治上失意,但在道德上却取得了成功。这其中的成败得失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
茶香醉人:揭秘喝茶为何能让人陶醉
2025-07-30 02:55:33喝茶必看「铁观音的产地和品质特征详解」
2025-05-08 17:04:13什么茶可以减肥消脂-喝茶可以减肥吗喝绿茶
2025-04-29 13:40:50苏东坡喝茶
2025-08-06 03:33:27四川猴子咀嚼茶叶,猴子喝茶
2025-08-03 03:44: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