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茶与饮茶的茶俗(关于品茶)

品茶与饮茶的茶俗(关于品茶)

作者:露华绿茶网 / 发布时间:2025-05-15 12:18:46 / 阅读数量:0

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品茶与饮茶的茶俗,以及关于品茶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。

一、茶文化的形态包括什么

1、物态文化——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,即有关茶叶的栽培、制造、加工、保存、化学成份及疗效研究……等等,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、水、茶具以及桌椅、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。

2、制度文化——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。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,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,称之为“茶政”,包括纳贡、税收、专卖、内销、外贸……等等。据《华阳国志.巴志》记载,早在周武王伐纣之时,巴蜀地区的“茶、蜜、灵龟……皆纳贡。”

3、行为文化——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,通是以茶礼、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。如宋代诗人杜来“寒夜客来茶当酒”的名句,说明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;千里寄茶表示对亲人的怀念。

4、心态文化——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、审美情趣、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。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,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,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。

二、下茶的步骤和方法

1、从古到今,我国诸多地区,在新人结婚的每一个过程中,茶礼是不可或缺的一项。那结婚下茶是怎么回事呢?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,茶礼成为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。民间订婚有时被称之为下茶礼,即取茶性情不移而多子之意。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吧!

2、中国古代婚俗,婚嫁以茶为礼,称作“下茶”。亦称“茶定”、“受茶”和“茶聘”,属于古婚俗“三书六礼”中的第四礼“纳征”的书部,对于“三茶”中的第一茶,全意为“受聘定之茶”。指代的是“纳征”最后核对“礼书”无误,相方家长点头认可这段婚姻,并在茶定后开始共同确定“迎亲书”。

3、结婚前天,男方要派人到女方家把允诺给女方的所有东西全部送过去,大同人称之为“下茶”。

4、“下茶”又名“催妆”,一般由男方派一位长辈和媒人一起去办,时间大约在下午4时左右。这一天,男方将全部彩礼、茶钱、全副金银首饰以及糕点、喜酒等装入“食盒”里,由穿红褂、戴尖形红帽儿的两个人抬着,隆重送往女方家中。

5、茶与婚礼的关系,简单来说,就是在婚礼中应用茶作为礼仪的一部分。它起于何时?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(641年),文成公主入藏时,按本民族的礼节带去茶开始,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。

6、唐时,饮茶之风甚盛,社会上风俗贵茶,茶叶成为婚姻不可少的礼品。宋时,由原来女子结婚的嫁妆礼品演变为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。至元明时,“茶礼”几乎为婚姻的代名词。

7、女子受聘茶礼称“吃茶”。姑娘受人家茶礼便是合乎道德的婚姻。清朝仍保留茶礼的观念。有“好女不吃两家茶”之说。由于茶性不二移,开花时籽尚在,称为母子见面,表示忠贞不移。如《红楼梦》书中,王熙凤送给林黛玉茶后,诙谐地说:“你既吃了我家的茶,怎么还不做我家的媳妇。”

8、在婚礼中用茶为礼的风俗,也普遍流行于各民族。蒙古族订婚,说亲都要带茶叶表示爱情珍贵。回族、满哈萨克族订婚时,男方给女方的礼品都是茶叶。回族称定婚为“定茶”,“吃喜茶”,满族称“下大茶”。至于迎亲或结婚仪式中用茶,有作礼物时,主要用于新郎、新娘的“交杯茶”、“和合茶”,或向父母尊长敬献的“谢恩茶”、“认亲茶”等仪式。

9、如今,我国许多农村仍把订婚、结婚称为“受茶”、“吃茶”,把订婚的定金称为“茶金”,把彩礼称为“茶礼”等。

三、试论述茶艺、茶道、茶俗的主要区别的什么

茶艺:泡茶的手艺;茶道:泡茶的程序过程;茶俗:喝茶时的礼仪。

四、茶满欺人典故

1、宋代有一位很有名望的官员,他为人随和,热情好客,经常有朋友来找他聊天。一天住在他官邸附近经常找他聊天喝茶的秀才又来了,但是他很忙,不方便待客。所以官员故意倒满茶水,暗示秀才离开,秀才明白后就赶紧离开了。

2、后来这件事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,并在逐渐演变为“茶满欺人”这一茶俗,而随同“酒满敬人”成为民间的一大习俗而广为流传。

五、喝茶的方法

1、这是最常见的喝茶方式,相信每位茶友都试过了。

2、往小茶壶或小盖碗里投茶,再注上热水,一杯好茶就此诞生。

3、只要你有水壶、茶杯、茶叶,你就能快速地泡出一杯茶。

4、别看泡茶是最方便的喝茶方式,它能够让茶叶暴露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,从而让人们准确地判断出一款茶叶的好与坏。

5、所以,泡茶也成为了人们最普遍的喝茶方式。

6、提到人们最常见的喝茶方式,煮茶应该仅次于泡茶,位居第二。

7、煮茶的特点是温暖,它就像圣诞老人,在冬天的存在感尤其高,甚至会超过泡茶。

8、试想,冬天那么冷,煮上一壶茶,白白的水汽自壶嘴不断地冒出来,满室皆是醇厚香浓的茶香气,如此温暖,怎能让人不心动?

9、煮茶时,为了避免茶汤过浓,我们要先把水烧开再投茶,然后再煮3-5分钟左右,即可饮用。

10、老茶和熟普这类黑茶适合煮茶,新茶和绿茶这类发酵程度轻的茶不适合用来煮,容易苦。

11、如果你想在冬日里从茶叶中收获温暖,那么你可以试试煮茶这种喝茶方式。

12、泡茶、煮茶都是很多茶友都试遍的喝茶方式,夸张点来说,闭着眼都知道该怎么喝了。

13、现在,茶小妹就要给大家说点新奇的喝茶方式了——你有试过蒸茶吗?

14、蒸茶听上去很复杂,其实很简单,跟我们平常隔水蒸馒头、包子差不多。

15、在茶水分隔的蒸茶器里放入茶叶,注水,让水冲刷一遍茶叶,流至底部。

16、之后,水沸腾后便会形成水蒸气,与沸腾的水泡一同不断冲击茶叶,使茶叶变软变湿。

17、在这个过程中,茶叶内物质便能够释放出来,随着水蒸气回落至底部,与底部的水融合在一起,形成茶汤。

18、值得注意的是,因为蒸茶会在空气中流失大量茶香气,所以适合用来蒸的茶叶跟上面煮茶的差不多,老茶和黑茶优先。

19、与泡茶、煮茶这两种喝茶方式不同,蒸茶散发至空气中的香气是最多的,香气四溢,满室生香。

20、不过,由于大量茶香气散发至空气中,而且茶与水不是直接接触的,所以蒸出来的茶味道较清淡,口感更柔和。

21、看过清淡的蒸茶了,来点刺激的,这个喝茶方式相信大多数人都没试过——烤茶。

22、烤茶多用下关沱茶,先准备好火盆和砂罐,把砂罐煨热。

23、加入茶叶烤制,待茶叶呈现出微黄的颜色时,加入一勺开水,砂罐里瞬时会传出响亮的沸腾声,茶水泡沫会涌到罐口。

24、待泡沫散去后,再加入开水,烤茶即炮制完成。

品茶与饮茶的茶俗(关于品茶)

25、烤茶通常可饮用三道,味道特点是“头苦,二甘,三回味”,且当地的人还会在第二道的时候加入核桃片、红糖等调料,非常特别。

六、茶倒七分满的典故

1、典故:相传宋朝有一位很有名望的官员,为人随和,热情好客,经常有慕名而来的客人找他聊天。凡来客他必会热情招待,奉上一杯茶后与之聊天。住他官邸附近有一位秀才经常到他官邸聊天喝茶。

2、一天,这位秀才与往常一样来到这位官员的官邸,当时这位官员正在处理一件紧急要务,秀才的喋喋不休扰乱了他的思路。可客人来访,出于礼貌他还是停下手中的公务,命人冲泡一杯清茶奉上并与其倾谈。谈了一阵后,这位官员觉得秀才并无大事相商而纯属聊天时,便隐晦的告知秀才今日有紧急公务要处理,没有时间奉陪,敬请秀才理解。本来这位秀才应立即告退离开,但这位秀才并没有,而是继续在此聊天饮茶。于是,心急火燎的官员心生一计,在与秀才聊天时颠三倒四,斟茶倒水时故意倒得满满的并使茶水溢出,意即我己心急如焚无心再与你聊天。起初,秀才并不在意,后来秀才见这位官员接二连三的如此才恍然大悟,知道主人己下了逐客令,于是赶紧离开。

3、后来这件事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,并随着口口相传逐渐演变成为“茶倒七分满,留下三分是人情!”这一茶俗,而随同“茶满欺人、酒满敬人”成为民间的一大习俗而广为流传。

关于品茶与饮茶的茶俗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能帮助到您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