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园土壤管理技术
1.土壤耕作的技术措施及效果
无公害茶园更注重栽培和深耕。翻耕一般在春茶前进行,每年一次,深度10 ~ 15cm。培育后有利于春茶发芽和新梢生长;具有深耕、培肥改良土壤、加厚活性土层、减少垂直年病虫害发生的作用。一般1 ~ 2年做一次。但深耕容易折断茶树根系,这是一项技术含量高、难以掌握的措施。深耕的次数和间隔要因地制宜,灵活掌握。对于种植前已深耕的幼龄茶园,前2 ~ 3年不宜全园深耕,然后在树冠边缘下垂直挖深30cm、宽30cm的条形沟,深耕基肥。茶园内外的茶店,只要轻耕松土即可,不需要深耕。但陈化茶园要结合树冠改造,深耕深度和宽度以35cm为宜。各类茶园在秋茶(或冬季)结束后进行深耕,喷洒石硫合剂,全面清扫茶园。
2.覆土技术措施
选择安全、清洁、无污染的秸秆、麦秸或其他杂草。6-7月和9-10月旱灾和旱灾前,茶园浅翻后,在距茶树根部10cm处覆盖。封面要铺得均匀,厚度8-10 cm。覆盖后最好不要暴露土壤。茶园要把地膜按坡向铺在茶铺里,既能阻挡雨水直扑,又能保持一定的水分,防止雨水流动时地膜堆积;平坦的茶园可以沿路铺设。秋天,地膜可以变成底层,用作肥料。覆盖可以抑制杂草,防止地表土壤侵蚀,调节土壤温度,促进茶树生长。
3.客土造园的技术措施
无公害茶园应选择红壤土、黄壤土、红黄壤土或其他肥力较高的清洁农田土壤,在每个茶季结束时采摘入茶园。填土时,不同性质的茶园要求填不同质地的土。粘土茶园客入沙质红壤土;沙土茶园引入粘土,陈化茶园引入红黄壤“芯土”,厚度10cm以上。分批分期进行,每2 ~ 3年轮流进口土。
4.茶园套种的技术措施。
茶园套种技术的关键在于造适树,合理掌握。幼龄茶园(包括台湾割草和更新茶园),应选择豆科植物,如大豆、绿豆和花生,或匍匐化合物,如马铃薯和甘薯。套种时,密度要合理,绿肥与茶树保持适当距离,采用双排穴栽,每穴2 ~ 3株。当种植的作物基本成熟时,应尽快收割,并及时将茎叶埋入土层中。成年茶园应选择根深的伞状果树,如柿子、龙眼、杨梅、桃、李等不与茶树争夺水肥的果树。套种时,应根据茶园覆盖率和茶树生长情况确定果树品种和种植密度,遮荫率控制在20% ~ 30%。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